一枚枚古香古色的篆印、一張張筆走龍蛇的書法、一幅幅宛如大家的攝影作品、一張張有著宋元之風的國畫習作,這些你很難得與一個整天與鋼筋水泥打交道的電建人聯系在一起,但這又的的確確源于一個人,不得不說是個奇跡。
看到這么多文化元素,你可能會以為,此人一定老態龍鐘,但丁洪志卻很為年輕,今年才26歲。
作為理科男的他,在大學校園學的是交通工程,但他卻很愛好文化藝術,不論在校園的學習之余,還是現在的工作之余,他都去積極鉆研。2014年,還在上大學的他,憑借著自己從小練習的書法功底,獲得了全國大學生書法比賽銀獎。愛上攝影,是參加工作后,工作中需要留存一些攝影資料,還需要將工程形象和進度進行宣傳。本來剛開始拍得不好,但做事一向堅持高標準的他,硬是買來了攝影基礎、紀實攝影、攝影構圖基本概念、數碼攝影技法實拍寶典等教材進行學習,慢慢的自己的照片不但能記錄工作,還拍出了美感,他的多幅攝影習作,被多家媒體采用。
作為新一代電建人,丁洪志深知自己的使命和擔當。雖然有眾多愛好,但丁洪志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工作。
2018年畢業后,他就分到了云南建(個)元高速公路項目,從工程開始一直到現在工程的尾聲,他參與見證了整個工程建設,從隧道工程、到路基和橋梁工程,都有參與,品嘗著工作的酸甜苦辣。不論前期從事資料員工作,還是后來從事現場責任工程師,到現在獨擋一面的工區副主任,對于組織上分配的活,他都會以最認真的態度和最高標準去完成。
丁洪志所在的三工區,承當著豹子沖吊藍施工任務,是項目乃至整個路線難啃的骨頭之一,處于深山峽谷中,風吹日曬,橋墩高達近百米。入職之初,對爬那么高的橋墩,他心里還真有點恐懼,但后來每天三四個來回堅持了下來。
對于現場的情況,丁洪志了如指掌,“吊藍施工,難點是線形控制,做好預應力張拉是關鍵,對于全預應力橋梁,如果不張拉好,是存在隱患的,橋體的承受的荷載全靠預應力,這個半點都不能開玩笑?!睂τ诓牧系氖褂?、鋼筋的綁扎、澆筑混凝土,他都堅守現場。施工中,由于所處峽谷,有時風大,他就系好安全繩依然工作,下雨也是經常有的事,有時來不及帶雨衣,他就冒雨作業,直至下班。為了趕工,有時夜里還要盯倉,忙到深夜一兩點是常有的事。有時澆混凝土的泵堵了,還得折了重裝,重新上料。
工作之中,他用相機記錄精彩瞬間,工作之余,他根據現場的管理經驗,寫出了多篇優秀施工論文。
工作中的丁洪志
責任編輯:張超